第327章 陆北顾的《英雄论》【求月票!】(2/4)
光耀史册,而非仅以其功绩而论英雄。”“孔子適楚,孟子游梁,乃为传道授业,明王道於天下,何尝教人背弃父母之邦,以邻邦之刃戕害故国之民而张元、吴昊为泄私愤,引狼入室,致使西北边陲烽火连年,百姓流离失所徐御史以文辞之美,掩饰不义之实,好比以锦绣覆盖朽木,或许远处观之华丽,近看却难免散发出腐朽之气。”
陆北顾不等对方反驳,突然疾声言道:“至於文中所言『良禽择木』,陆某倒有一问——若人人皆以『择木』为由背弃家国,那么当异日夏国势微之时,徐御史是否也会另择高枝而去如此往復,天下还有何忠信可言”
这突施冷箭般的一问直指要害,徐舜卿一时语塞。
杨尧咨忍不住击节叫好:“说得好!陆贤弟此言,方是正理!”
徐舜卿眼见气势被夺,只好冷笑道:“好个大义凛然!既然如此,何不也马上作一篇《英雄论》,让徐某见识见识何谓宋人的『正理』”
“徐御史既然有意以文会友,陆某自当奉陪。”
陆北顾却已不再看他,手腕悬空,凝神片刻,骤然落笔!
但见笔走龙蛇,墨溅银鉤,一行行挺拔峻洁的行书跃然纸上,竟比平日更多了几分锐利之气。
他写得极快,几乎不加思索,显然胸中已有成竹。
片刻之后,陆北顾掷笔於案,拿起那张素笺,直起身环视眾人,最后目光平静地看向徐舜卿,朗声诵读。
“《英雄论》
盖大丈夫之志,立身必有所守,处世必有所持。守则泰山不移,持则金石不夺,虽顛沛造次,终不叛其道,斯可谓真英雄也。
昔张巡据睢阳孤城,粮尽罗雀,析骸而爨,犹厉声骂贼;顏鲁公举义旗,明知必死,奋髯直斥,挫逆胡之锋。
二公知生之可贵,然寧蹈死而不屈者,所为何哉英雄之立世,要在守志不移矣!
观夫太公垂钓,非饵直鉤之趣;孔明抱膝,岂耽梁父之吟穷达有命,遇合有时,才不见用可守时以待天命,不以不遇而易其操。
若夫怀才不遇,便生怨懟,挟外势以覆宗国,引狼烟而祸桑梓,此非英雄,实国贼也。
史册昭昭,可为殷鑑。卫律冠貂珥蝉,终貽犬彘之羞;中行说衣锦食肉,竟受醢菹之戮。纵得一时显贵,终难免剖心之祸、斮脛之诛,岂不惧哉
故曰:丈夫之气,不因显晦而殊;英雄之志,不为穷达所易。
昔苏武持节北海,矢志不移;范公謫居邓州,忧乐不改。此非外力所夺,非时势所移,乃其志之所存,虽万劫而不灭者也。
嗟尔丈夫,当慎所立!”
陆北顾诵毕,阁中一片寂静。
那“嗟尔丈夫,当慎所立”的尾音,犹在梁间縈绕,字字千钧,压得人心头沉甸甸,又仿佛有热血暗涌。
程建用猛地一拍大腿,激动得声音发颤:“好一个『守则泰山不移,持则金石不夺』!这正是我辈读书人的脊樑!”
苏軾苍白的脸上泛起激动的红光,他推开苏辙阻拦的手,端起自己那杯一直未喝的酒,朝著陆北顾的方向虚敬一下,仰头一饮而尽,饮得太急,呛咳起来,眼中却儘是激赏快意。
苏洵抚须的手早已停下,他讚嘆道。
“立论正大,气节凛然,引据精当,驳斥有力,可谓雄文矣!”
就连那些原本因落第而心思微有动摇的蜀地士子,此刻也不由自主地被这篇文章中磅礴正气所感染,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。
这篇《英雄论》,不仅是驳斥了徐舜卿的谬论,更是给处於人生挫折之中的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