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笔下文学

笔下文学 > 都市言情 > 大宋文豪 > 第325章 《春日怀乡》【六千字大章求月票!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325章 《春日怀乡》【六千字大章求月票!(3/6)

撤不回来。”

    宋军孤军冒进被夏军包围,然后援军在坚城里观望的事情,发生的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。

    因为宋军的野战能力实在不足,负责守城的往往战斗力更差,所以哪怕两军相隔仅仅数十里,只要被阻援就解不了围,只能眼睁睁地看著出城的友军被围歼。

    “所以贾昌朝的意思,是要等到黄河和屈野河等河流不再冰封且凌汛结束之后再用兵,如此一来,屈野河河水暴涨,夏军万余骑兵难以轻易快速渡河,收復东岸失地的把握就更大了。”

    能做到两府相公的,確实没一个蠢人。

    贾昌朝此举虽然冒风险,但这个方案的风险看起来貌似也確实可控,很容易为他捞到一份极有分量的政治资本,怪不得会如此力主进攻。

    “那官家的看法呢”

    “官家没有看法。”

    宋庠似有深意地说道:“便是殿试答题时,你也要牢牢记住一点,对於官家来讲,改革亦或保守、主战亦或主和、主攻亦或主守,从来都只是手段,官家对於这些事情没有看法,也不可能有看法,如何决断不过是隨时势而变,所用存乎一心罢了。”

    宋庠的话,如同拨云见日,让陆北顾对庙堂之上的博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。

    官家超然其上,俯瞰著臣子们因政见、派系、利益而分化,这种分化与制衡,本身就是帝王心术的体现。

    贾昌朝的“主攻”与韩琦的“主守”,或许在官家眼中,並非单纯的对错之爭,而是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,甚至可能是用来互相牵制、避免一方独大的砝码。

    至於战役上的成败,一城一地的得失说的难听点,从李继迁到李元昊,大宋打了多少次败仗折损了多少兵马丟了多少城池寨堡了

    所以,还差屈野河东岸的这么一块土地,亦或是派出去的上万大军吗

    先不说打仗这种事情都是有贏有输的,这次不见得就贏不了,就算真输了,官家也不是输不起。

    因此,这件事情,影响最终决定的根本因素,依旧不是军事,而是政治。

    “学生受教。”陆北顾真心实意地说道。

    这番点拨,对於即將踏入仕途的他来讲,其价值远胜於单纯分析边事。

    宋庠微微頷首,似乎对陆北顾的悟性颇为满意,他转而问道:“若以你之见,拋开朝中纷爭,单论边事,此刻是静观其变、加固城防为佳,还是行险一搏、收復东岸失地更宜”

    陆北顾沉吟片刻,谨慎答道:“回先生,学生仍以为,静观其变,以静制动方为上策。贾枢相之策看似巧妙,实则將主动权拱手让於夏军.我军动向,需待夏军粮尽退兵、又需待河流解冻,处处受制於天时与敌情,变数太大。”

    “而夏军若真设伏,必有应对水涨之策,或於上游筑坝拦水,或备有皮筏渡具,不可不防。再者,大军远从黄河以东调遣,劳师动眾,耗费钱粮,若最终仅是『收復』一片本就爭议之地,却未能予敌重创,於大局並无多少裨益,反可能刺激夏国后续更大规模的报復,正中没藏讹庞下怀。”

    宋庠听罢,未置可否,只是淡淡道。

    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庙算多者胜。”

    他话中之意,显然是认可了陆北顾看到的军事上的风险,但对於贾昌朝而言,赌的更是政治上的“势”,一旦成功,所带来的政治收益足以覆盖军事上的风险。

    而宋庠自己,则乐於坐观局势发展.至於改变枢密院的决策现在宋庠不在其位,自然是不能谋其政的。

    这时,一名老僕轻步走入书房,低声稟报:“相公,曾相府上送来拜帖,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你越信我越真 权总,夫人的前任们来抢人了! 我在美漫做惊奇蜘蛛侠 文娱:骂谁狐狸精呢,喊我偶像 别人听劝仿明星,你开局扮神明? 觉醒禁忌红伞,请叫我冥帝大人! 八零:女儿被调包后,我却笑了 婚色 死遁三年归来,暴君黑化了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