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3章 党同伐异【六千字大章求月票!】(5/6)
的话没什么深度,更无甚创见,但贵在態度恳切,语气温吞,如同给猫顺毛一般,一点点抚平人心头的不顺。过了会儿,赵禎忽然开口:“你对昨日之事怎么看”
杨安国心中一喜,知道机会来了,面上却愈发恭谨:“官家洞见万里,臣不知道此事谁对谁错,不过从这省元人选来看,欧阳学士还是为国取材的。”
“哦”赵禎挑了挑眉,似乎提起些兴趣,“怎么说”
赵禎身为官家,哪怕有宰执们分担,“日理万机”依旧不是虚言。
所以不到殿试那一步,不清楚这届考生都有谁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,而即便昨天礼部省试放榜,惹得太学生集体叩闕的事情闹得很大,但实际上礼部呈上来的名单,他压根一眼都没扫。
“是之前写《仲达论》的陆北顾。”
“他便是此次省试的省元”赵禎颇为惊讶。
“正是此子!”
杨安国语气顿时热烈起来,仿佛与有荣焉。
“官家,此子非但才思敏捷,学识渊博,更难得的是见识宏远,心性沉稳。臣观其文,有经天纬地之志,察其行,非轻浮狂悖之徒。年仅十八便高中省元,实乃天赐我大宋之栋樑才!假以时日,必为国之柱石!”
他偷眼覷了覷赵禎神色,见官家並未露出不耐,只是静静听著,便知火候已到,遂將思忖已久的建议和盘托出。
“官家,如此良材美玉,若按常例放任州县磨勘,未免可惜。臣斗胆进言,不若仿效真宗朝晏殊故事,殿试由陛下钦点,將其擢入馆阁,授一清要馆职,如秘阁校理、馆阁校勘之类,使其得以博览禁中藏书,亲近圣顏,聆听教诲。如此,既可令其才学得以深造,更能使其早日成为陛下肱骨,为君分忧,为国效力,岂不两全其美”
赵禎闻言,目光落在杨安国脸上。
馆阁,乃储才之地,天子近臣之阶。
將一名新科省元在殿试后直接放入馆阁,无疑是一种超擢,更传递出非同寻常的圣眷。
赵禎自然明白杨安国此举有为国子监增光的私心,更有將陆北顾纳入其羽翼的意图,但此言確实也切中了赵禎的一点心思.经过今日朝爭,他愈发觉得朝中需要一些新鲜血液,需要一些真正有见识、能做事,而非只会党爭或空谈的年轻人才。
陆北顾的《仲达论》他印象深刻,其关於制度与人才的见解,远超同龄人,甚至许多朝臣亦不及,若真如杨安国所言,其人心性亦佳,倒確实是可造之材。
殿內静了片刻,只闻窗外春风掠过竹林的簌簌声。
赵禎並未立刻表態,缓缓端起茶杯,呷了一口后,才似是而非地淡淡道:“朕知道了。”
杨安国心下稍定,知官家虽未明確应允,但已將此事记下,这便是成了七八分,他也不敢再聒噪。
喝完茶,赵禎放下茶杯站起身,似要离去。
而行至门口,他忽又停步,像是隨口一问:“此子师从何人”
杨安国忙答道:“据臣所知,此前曾在国子监博士周敦颐处问学,周博士亦对其讚誉有加。”
他巧妙地將陆北顾与周敦颐绑得更紧些,既抬高了陆北顾,又暗示了国子监的“教导之功”。
赵禎不再多言,点了点头,身影消失在门外走廊的阴影之中,邓宣言无声地跟上。
杨安国送至值房门外,躬身行礼,直到官家远去,才直起身。
走在狭窄的宫廊下,赵禎忽然顿住脚步,回头对著天章阁笑骂道。
“老蠢物。”
邓宣言有些摸不著头脑,只得站著赔笑。